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

耳機對現代人來說,應該稱得上是生活必需品,聽音樂用得上它,講電話需要它,玩遊戲、打game也不能沒有它,所以,本著吃過豬肉不能沒看過豬走路的精神,今兒個就讓咱們來一同看看耳機的進化史吧!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881年- 耳機早在1880年代就已經出現,不過當時耳機和音樂沒什麼關係,而是電話接線生在用,10磅(約4.5公斤)重的耳機連結到接線生前面的收話器,靠著接線生用肩膀背著,十分笨重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895年 - 感謝Electrophone公司推出的轉播服務,人們可以透過耳機,在家聽著歌劇院表演、牧師講道的實況轉播,當然,收聽前得先打電話請接線生接通,而且收費不怎麼便宜,不過這時候的耳機已經擺脫了之前笨重的外觀,變得有點像......醫生的聽診器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10年 - Nathaniel Baldwin在自家廚房製造出第一支現代耳機,稍微看得見我們現在使用的耳機的輪廓,可惜Nathaniel Baldwin只顧著賣給美國海軍,並沒有申請專利,不然......他的後代子孫應該會更感謝他吧XD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37年 - Beyerdynamic在193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動圈式耳機DT-48,稱得上是耳機進化史的一大步,即便到了現在,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耳機還是動圈式耳機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49年 - 有沒有越看越覺得眼熟啊?AKG的第一款耳機K120已經更有現代耳機的影子,而靠著K120和後續推出的系列耳機,AKG脫離原先的本業電影設備業,轉而聚焦於視聽設備產業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58年 - John C. Koss改寫了耳機市場的天下,推出了第一款立體聲耳機Koss SP3,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,繼續主宰耳機產業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59年 - Stax在東京推出世界上首支靜電式耳機SR-1,並於隔年開始量產,和動圈式耳機相比,靜電式耳機的聲音比較不失真,也更為細緻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68年 - 在推出第一款立體聲耳機的十年後,Koss推出首款美國製靜電式耳機ESP-6,ESP-6的重量大概剩下2磅(約0.9公斤)左右,和現在的耳機相比還是稍微重了一點,不過已經比從前接線生身上背的笨重機器輕很多了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79年 - 如果要列出耳機史上大事件排行榜,Sony推出隨身聽鐵定榜上有名,為了配合隨身聽能夠隨身帶、隨身走、隨身聽的特性,耳機突然間也要跟著「動」起來,而Sony跟著隨身聽同步推出的MDL-3L2,就符合上述所有的需求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80年代 - 耳塞式耳機的出現,終於讓大家不再擔心耳機會破壞髮型,不過耳塞式耳機的巔峰,還是要等到Steve Jobs推出改變了音樂產業的iPod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1997年 - 如果擔心耳機弄亂你的髮型,又覺得耳塞式耳機沒辦法隔離外界雜音,Sony推出了後掛式耳機,不曉得有沒有幫上大家的忙呢?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2000年 - 雖然機場導航人員早就開始配備著抗噪耳機,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,一直要等到Bose推出的抗噪耳機QuietComfort,聽音樂才不會受到旁邊的打呼聲、嬰兒哭鬧聲的影響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2001年 - 2001年應該只能用「這一年,我們買的iPod」來形容吧!走在路上,不時可以看到人們口袋跑出一條電線連接到耳朵,而從2001年至今,已經有超過三億副耳塞式耳機跟著iPod一起售出。(註:感謝讀者指正數量的錯誤!)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2008年 - 嬉哈教父Dr. Dre、唱片公司Interscope Geffen A&M主席Jimmy Iovine和音響大廠Monster聯合推出的耳機Beats by Dre,兼顧重低音和音樂音質,很快就攻下一大半的耳機市場,幾乎每個NBA球員從下車走到休息室,耳朵上掛的都是Beats by Dre。

它也不是生來就很潮的!耳機的進化史
2012年 - 到了現在,耳機的功能不再只是聽音樂,還要搭配造型、趕得上流行,看看Lil Wayne戴的那副Beats by Dre耳機,據說價值超過百萬美金!有沒有給他很Bling Bling呢?

 

 
延伸閱讀
 

大人物噗浪」跟「大人物臉書」跟「大人物G+」你....還沒加嗎?

 

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,歡迎寄至 [email protected]

來源網站source

 

DaMan Staff

孩子們的天堂,兒童遊樂區世界大蒐集

筆記本枕頭適合睡前的靈光一現

推薦閱讀

更多長知識

更多DaMan Staff

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

多讀一篇生活靈感